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已经提出了《电子政务标准》的初步体系,为制定电子政务标准提供了基本框架。该标准体系包括( )大部分。
2.政府内部办公系统中的( )办公系统由各种较完善的信息数据库以及具有通信功能的多级网络组成。
5.将收发处理文件等程序性的活动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向工作流自动化方式,体现了我国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 )阶段的特征。
6.以机关内部公文流转电子化为特色的公文处理系统中的发文处理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7.( )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从外部贮藏库中提取知识,并通过过滤来发现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呈现给知识需求者。
10.按照( )划分,可以将政府电子化的公共服务分为信息发布、信息搜索、文件下载、在线种。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1.( )是实现电子政务互通、互联、进行信息交换及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基础。
16.通过对《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分析,可以发现,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 )是关键。
辽宁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制度和平台建设的意见》,推进全省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服务,实现权威、规范、可信的电子印章、电子证照服务,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一次认证、全网通办”。
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制证、公开、收费、咨询等环节全流程“网上办”,并在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流转,到2019年底前,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率不低于70%。
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外,政务服务事项应全部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企业和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只进一扇门”。依托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做到线上线下一套服务标准、一个办理平台。
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围绕办理“一件事情”,梳理涉及多个部门、需要企业和群众多次跑、多头跑的各类事项,制定“一件事情”清单。积极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证照寄送、在线支付等服务。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庄(社区)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的政务服务人口向基层延伸,提高基层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到2019年底前,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所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省、市、县各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在深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方面,《意见》提出,统一网络支撑,推动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政务服务公共支撑一体化。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省电子政务外网“一张网”,并完成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本地区、本部门非涉密网络向全省电子政务外网统一体系迁移整合。同时,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推进全省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服务,实现权威、规范、可信的电子印章、电子证照服务,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一次认证、全网通办”。
尽快完成省、市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各部门业务系统按统一规范接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并与国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实现政务服务数据国家、省、市三级互联互通。
各级政府门户网站要整合本地区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8890便民服务平台、民心网等专业平台前端入口,推动各专业平台间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网上政务服务、投诉举报、政策咨询等服务。依托省政府网站群和各市政府网站群,采取省市分建模式,建设省市两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凡纳入全国政府网站管理系统的政府网站,都要纳入本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统一管理和运行,县级政府门户网站纳入本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集约化平台应向平台上的政府网站提供站点管理、栏目管理、资源管理、权限管理、内容发布、互动交流、用户注册、站内搜索、投诉举报、评价监管、个性定制、内容推送、运维监控、统计分析、安全防护等功能支撑。省市平台要做好对接,实现跨地区、跨层级政府网站信息交换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