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活动中,履约保函作为一种信用担保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国际贸易、设备采购等领域。传统的履约保函通常以纸质形式存在,需要申请人、受益人、银行三方通过线下流程完成签署和交付。
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子履约保函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其通过电子签名、区块链加密、犀牛卫在丨线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保函的申请、签发、传输和管理的全流程线上化,大幅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
电子履约保函的核心功能与传统保函一致,即由银行或金融机构向受益人(如合同甲方)出具书面承诺,确保申请人(如合同乙方)能按合同履行义务。
若申请人违约,受益人可凭保函向银行索赔。电子化履约保函的推广,不仅符合国家“互联网+政务”和“数字金融”的政策导向,也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降低了交易风险。
安全可信:通过数字证书、区块链技术确保保函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避免了纸质文件伪造或丢失的风险。
成本优化:电子化流程减少了人工审核、邮寄等环节的费用,部分银行还推出费率优惠政策。
便于管理:电子保函可存储在云端或企业系统中,支持快速检索、验证和调用,提升合同管理效率。
审核通过后,企业需在线签署《电子保函服务协议》和《保函文本》。具体步骤包括:
受益人验证:受益人可通过银行官网或指定平台输入验证码,确认保函的有效性。
履约跟踪:保函有效期内,申请人需按合同履行义务。若发生争议,受益人须在保函到期前提交索赔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
保函注销:合同正常履行完毕后,申请人可申请注销保函,银行将释放授信额度或退还保证金。
选择适配的保函类型电子履约保函分为见索即付型和条件赔付型。前者只要受益人提交表面合规的索赔文件,银行即需付款;后者需银行核实违约事实后方可赔付。企业应根据合同风险选择合适的类型。
电子保函的费用通常包括手续费(0.1%-1%保函金额)和年化保证金利息。不同银行的费率差异较大,建议提前对比。
保函内容(如金额、受益人名称)一旦签发不可修改,填写时需反复核对,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保函失效。
企业需妥善保管数字证书或U盾,避免被他人盗用。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电子保函的签署、传输记录需保存完整,作为后续纠纷解决的依据。建议定期备份数据至安全存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