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这场灾难中的“大主角”,英特尔和特斯拉分别在24年削减了1.5万和1.4万个岗位。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未来五年内,全球41%的企业可能会因为AI的崛起而缩减员工,这并非杞人忧天。Dropbox、谷歌、IBM等巨头早已拉开与AI相关裁员的帷幕。
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美国计算机行业是不是不行了?就业寒冬下2025年还要削尖脑袋去美国学CS吗?
CS和数字化仍然是未来各行各业发展的中长期趋势,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吃香。
之前的小红书中美网友对账,远程工作、年薪20万美金的美国程序员实属让人狠狠酸了一把。
评论区一位在美国工作10年的朋友疑似凡尔赛,说自己混得非常一般,年薪43万美元。身边混得好的朋友都拿到了百万年薪,单位是美元。并且他表示实际工资会比这个高,因为大厂股票一直在涨。
不禁让想起来前不久,一张美国科技大公司的薪酬 (包含股票期权) 图流出,头部工程师的天价年薪惊呆了众网友!
2022年9月的美国劳工统计局职业展望手册显示,到2031年,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职业的总体就业人数预计将增长15%,即超过68万个新工作岗位(每年还有相当数量需要替换的岗位需求),这比其他职业平均水平增长快得多。
之前的预测还提到,某些新兴热门职位,如信息安全分析师,将增长超过30%。 2021年5月,该群体的年薪中位数为97,430美元,高于所有职业年薪中位数45,760美元。
而麦可思《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21-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从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的人员构成中,计算机类专业占41.1%,电子信息类专业占12.1%。
这就意味着:CS不只在美国抢手,很多移民国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非移民国家日本,当然也包含国内大市场,都有大量相关岗位需求。
身边有35+在新西兰从生物转码进入当地大厂的小伙伴,起薪也有近10万新币,要知道,这在贫富差异不太大的新西兰也属于妥妥的高收入人群了。
也有直接从国内润到日本,有幸进入快速发展期日本互联网大厂的朋友,打拼5年多,年薪人民币也超过百万,在日本归化、购房、养老婆游刃有余。
高薪专业谁都想学,岂不是早就挤破头了,而且求职也会遭遇内卷,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还能分一杯羹吗?
其实,入门学计算机并不是只有赴美留学一条路,可以自学转码,可以参与国内考研,可以报班专门学编程等等。
美国高校也开设计算机、人工智能在线硕士,学生可以在线学习毕业后获得留学相同的硕士学位证书。
如果想要赴美学习而暂时没有条件,还可以选择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后期赴美学CS,让自己的选择更加游刃有余。
比如,数据分析其实是统计、计算机和商科的交叉领域;CFA考试2019年就加入了Fintech(金融科技)模块,就连看似传统的财会职能,都在加速数字化进行。
工科教育是宽口径向下兼容的学术训练;而未来即使不再换专业,CS背景直接入坑金融的某些领域,比如投资、投行,也有足够的入场券。
有的像推特创始人一样最终卖掉公司,有的像脸书一样开拓新业务受阻,也有像谷歌一样核心业务遇到瓶颈。
因为不管是毕业生OPT身份的90天失业期,还是工作党H1B身份的60天失业期,这届毕业和近期被裁的小伙伴能坚持苟在美国的可能性较以往都大大降低。
当经济和行业突然爆发复苏迹象,企业又开始新一轮扩张时,届时毕业生们就妥妥享受了“前人离坑,后人入坑”的益处。
大佬们对未来有很多预测,但真正的不确定性是无法被成功预测的。毕竟真正有信息优势的小伙伴,早就闷声发大财去了。
不如读一个海外名校在线计算机硕士,史蒂文斯理工学院(Stevens)计算机科学硕士 (MSCS)、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数据科学硕士(MSDS),就是不错的选择。
一些项目可以选择前期在国内边工作边慢慢读,后期转到美国线下。一来并不妨碍国内本职工作和其他就业就会,二来不赶时间也可以自己多实践,多打磨技术。
如果你没有出国的计划,北亚利桑那大学(NAU)的计算机科学硕士(MSCS)项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也许你可以通过这笔不太巨大的启动资金,实现自己转码或者出国深造的目标。毕竟,有些路,需要实践,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安排。
连接全球优质资源,我们与多所海外名校合作,让好学者有更适合的学位项目,让奋斗者向目标更进一步。
我们目前已为 35W+ 人提供在线硕士咨询服务,为更多中国职场人带来深造机会,热门的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软件工程/人工智能/项目管理/MBA/心理学等专业火热招生中!
我们所提供的在线硕士项目,可以灵活选择纯线上或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形式,成本较传统留学低30%-80%。
学生在线完成学业后,院校将为其颁发硕士/博士学位证书,证书的书写样式及含金量与美国线下学员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