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等140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首批“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高校。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创办的雷丁学院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主席单位,2024年入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名单TOP20。与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了沃特福德学院,是全国少见的同时拥有两个本硕一体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高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耶鲁大学《Nature Cities》期刊发表城市绿地缓解热胁迫的联合研究成果)
(雷丁大学教授David Ferreira向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作学术报告和雷丁学院副院长周锦主持报告会)
该项目的学生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习1年国际预科课程,圆满完成国内阶段课程后,直接申请对应开设的大学就读剩余本科课程。学生在国外1年完成本科学业后,可攻读国内外名校硕士。报读本项目的学生,在海外本硕连读用时约2年,即可轻松获得海外一流大学硕士学位,毕业文凭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可报考选调生、国家事业单位、公务员,参与江浙沪地区人才引进计划,并有机会入职世界500强企业。
• 国际专本硕1+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年+海外院校2年拿本科加硕士学位
• 国际专升硕1+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年+海外院校1年(2)年拿到硕士学位
该项目国外合作院校均为教育部备案的大学,项目学生毕业所获得的学位,回国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均可进行学位认证。
打破学历瓶颈:海外本科学历(尤其QS前500院校)在国内求职、考公、落户中认可度显著高于国内专升本。
双学历优势:英国澳洲韩国等多个国家1年即可获得本科文凭,形成“专科+海外本科”双学历背景。
优秀学生可借本科跳板申请顶尖硕士(如澳洲八大接受本科成绩优异者直申常春藤)。
语言沉浸式提升:1-2年海外学习使雅思/托福成绩普遍提升2-2.5分,远超国内培训效果。
跨文化就业优势:跨国公司更倾向聘用有海外经历者(据LinkedIn数据,留学生的起薪比国内同等学历高15-3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以FAME(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学)为代表的商科专业备受中国留学生青睐。学校商科类学科力量雄厚,建有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和法政学院,拥有财经类专业教师180多名(高级职称占比40%以上),拥有教育部特聘专家等省部级以上人才50多名。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会计学、金融工程、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项目同时享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英国雷丁大学两校商科类教学资源。
国际专转本开设专业方向包括:数字经济、会计学、金融学、保险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分析、法律等。
随着文化产业、移动新媒体产业蓬勃发展,传媒艺术生拥有广阔的就业领域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艺术学院成立于2008年,现有教授、副教授39名,博硕士生导师42人,国家级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15人。开设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艺术与科技、美术学(师范)、环境设计6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画、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在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中国画、油画、雕塑)、广播电视(动画、影视编导、播音主持)等8个专业方向上招收硕士研究生。
国际专接本开设专业方向包括: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环境设计、影视制作、动画、艺术管理、时尚管理、新闻与传播等。
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学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坚强支撑,全球对信息工科类人才的需求巨大且持续。学校拥有健全的信息工科体系,设有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等7个信息类学院,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测绘技术与仪器、测绘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际专接本开设专业方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医学信息工程、智能医疗装备技术等。
人文社科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属性,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就业方向相对多元:在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到传媒机构从事教育类新闻传播工作,或到主管部门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学校拥有健全的人文社科体系,设有文学院、人文教育中心;学院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中外语言文学复合型人才。目前在校生规模11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80余人,本科生(含留学生)960余人。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全国性竞赛中屡获奖项,55%以上的学生都能获得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系列竞赛、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奖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
本项目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部开展培训教学,建有毓园社区360间精装修学员专用宿舍,拥有大中小型报告厅30多个、智慧型教室120多间、普通型教室300多间以及信息中心、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宾馆、餐厅、超市等完备的配套设施。
• 三年制及五年一贯制应、往届大专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开放大学)学生;国内1年国外1年拿海外全日制本科学历。
• 高三毕业生以及中专毕业生;国内3年国外1年,拿国内大专文凭以及海外全日制本科学历。
• 具有一定英语基础,有意就读海外本科或硕士的专科、本科及同等学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