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安子修)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发展,AI安全也成为了行业热议的线北京网络安全大会(BCS2025)“AI大模型应用安全论坛”日前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集中讨论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面对数据要素与智慧化能力的持续推进,中国电信灵活运用多种技术,筑牢AI安全防线。
对于广大科技型企业来讲,打造AI“防护网”已成为共识。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前不久也表示,人类在享受AI带来的巨大机遇时,也必须正视安全风险与监管挑战。实际上,360集团也已牵头成立大模型安全联盟,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和行业头部企业,共享技术成果,共同研发安全产品与服务。
在模型研发层面,中国电信“以模制模”,运用AI来守护AI安全。例如,其打造了国内首个安全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阡陌”,在大模型层面推出安全垂类大模型“见微”,深度聚焦网络安全赋能,并围绕数据、代码、运营、攻防,构建“四位一体”技术框架,全面覆盖威胁研判、智能运营等核心应用场景,全方位守护各种应用场景下的数据安全。
在平台构建层面,中国电信打造了面向全网安全运营师的威胁情报查询平台,依托中国电信大网数据底座与AI技术赋能,融合DeepSeek大模型能力,为广大用户提供威胁情报查询与分析服务。据了解,该平台具备多种智慧化能力,用户只需通过简单操作,便可拥有自己的“高级分析师”,为用户的数据安全提供辅助决策。
基于各行业面临的多种数据安全风险,中国电信推出AI for Security一站式大模型安全运营服务,为客户提供完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守护各行业数据安全,抵御当下愈发复杂而多变的攻击。据了解,该服务体系化地融合了风险评测、纵深防护和持续运营三大核心环节,形成安全闭环,保障政企客户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其核心数据不被窃取,更好地在AI时代“扬帆起航”。
此外,在技术联动层面,中国电信依托自身AI安全成果,与其他前沿技术融合,探索出全新的解决方案,让安全防护体系更为牢固。例如,中国电信利用AI算法赋能量子技术,打造量子加密改造解决方案,基于大模型判别能力,提供基础IT架构和系统的量子密码改造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守护能力与保障。目前,其已广泛应用于政务云和企业IT系统,全方位维护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隐私安全。